中国周易研究会

足球期刊預測總合集

王迪兴:多元统一的宇宙模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2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2006年4月14日,阅读人数579人 ]




学术动态№2004 卢所北京部2006/04/12 p.9993-9996
书评罗正大(32):     

(北京海淀香山普安店153号,北京100093)

摘要:系统基于关系或结构存在,体现多元一体化特征,宇宙模型也不例外。建立大统一理论或宇宙模型,不是基于几种作用力,而是基于物质、能量及信息的统一存在形式,这一统一存在形式即系统。从系统结构及结构形成的角度提出宇宙模型,可以说是建立宇宙模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关系,结构,多元一体化

迄今为止,已经提出很多宇宙模型,但没有一个人是从结构形成的角度提出。物理理论及宇宙模型考虑的场及时空结构,不应该仅仅是考虑物理作用关系,还应考虑基于物理过程(物质体)之间的信息作用,及与物理作用相伴的信息交换关系结构的形成。因此,应把信息看成宇宙模型的组成部分,基于结构形成建立宇宙模型。
在这方面,罗正大的工作别开生面,视角独特。虽然没有把信息考虑在内,但能根据物理关系结构的形成诠释宇宙模型,已足以体现与大爆炸理论的根本区别。我赞成作者如下一些基本观点:
“天体之间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惯性物质供给系统和惯性驱动机制。因此一个孤立的天体奇点没有驱动自身运动的机制,想要说明一个孤立的天体奇点的运动状态也是毫无意义,因此可见宇宙起源于一个孤立奇点大爆炸理论是欠妥的(统一的宇宙第213页)”。
大爆炸宇宙学用于宇宙的更早时期时却遇到了许多根本上的困难。例如,超视界尺度的均匀性和超视界小扰动的起源,原则上不能被解释,只能作为初始条件。从结构形成理论的基础来说,虽然热大爆炸宇宙学已经得到了较强的观测支持,但暴胀宇宙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至今没有建立起较为成熟的暴胀机制,对近视界扰动谱的形容尚处于唯象的阶段,对所推导的占宇宙物质大部分的非重子暗物质的本质还不了解,对一些重要的宇宙参数也不确定,而对结构形成理论所涉及的有关重子物质行为的观测,不了解的问题就更多(统一的宇宙第4页)。
当“万有引力”在物理学上对一些重大难题解释不通时,就应该考虑“万有引力”的普适性是有限的。换个角度,用惯性外力解释物理学所遇到的难题,可能会使所遇到的难题应刃而解(统一的宇宙第215页)。
物质本身并无任何“引力聚集”的机理和驱动自身运动的机制。抽象的“万有引力”的 “引力聚集”作用,只能形成一个孤立的天体奇点。这个奇点“失重悬浮”在没有任何囚禁阻力的“纯粹空间”,做莫名其妙的失重的“引力悬浮”。这种解释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统一的宇宙第215页)。
宇宙既然是物质的,就应该是具有物质的属性,诸如结构、质量、惯性、转化、交换等等。正由于宇宙是物质的,宇宙物质的固有属性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宇宙的结构,展示了宇宙的现象,组成了统一的宇宙。或者说,宇宙物质惯性力学结构的形成,宇宙物质无限隐形晕轮的叠加,宇宙物质纬进极出的交换方式,构成了和谐的宇宙,表现了这个宇宙的多姿多彩,展示了这个宇宙的无穷奥秘(统一的宇宙第11页)。
我认为建立宇宙模型,应该基于如下几个原则:
1、没有终极物理理论,宇宙也不存在终极态。我们只能基于逻辑内涵与外延的一致性建立开放性多元统一宇宙模型。
2、宇宙始终是在多元一体化前提下维持动态平衡――如引力与斥力。或者是循环平衡――区域爆炸,区域聚集。建立宇宙模型,必须体现多元一体化属性,一元化的大爆炸理论,是不可思议的。
3、多元一体化宇宙模型遵循交互作用原理(可替代“统一的宇宙”一书中的碾子原理),及交互转换原理。
4、天体形成和演化以及宇宙中各种物质遵循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原理。
5、宇宙模型体现为多元一体化巨系统,组合与分解是其遵循的基本法则。
上述原则,大部分体现在作者如下的论述中:
“被惯性外力、斥力显著转化的物质在形成绝对运动的造圆的同时,又将物质还原于天体,这就是宇宙中物质互补供给原理。是恒星、行星能量与质量的互失互补供给原理,是天体形成和演化以及宇宙中各种物质源源不断的互失互补的供给原理。这种物质纬进极出的轮回原理体现了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惯性外力的相对平衡格局,体现了宇宙的整体力学结构(统一的宇宙34页)。”
“宇宙的膨胀与收缩其实质表现出量子斥力(惯性斥力)与量子外力(惯性外力)的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共存的关系。对于两个天体而言,我的膨胀态促使你收缩,你的膨胀态又导致我处于收缩态之中。我的斥力是你的外力,你的斥力是我的外力,我的相对运动是你的绝对运动,你的相对运动是我的绝对运动。各级天体所发射出的量子斥力,叠加形成各向同性的量子外力场,量子外力又作用于天体,使其产生量子斥力,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共存。量子斥力表现为宇宙的膨胀态(相),具有个体性、局域性、相对性,对任意区域为一变量;量子外力表现为宇宙的收缩态(相),具有整体性、绝对性,对任意区域为一常量(量子外力第83-84页)。”
“量子斥力(惯性斥力)与量子外力(惯性外力)所形成的循环,就是宇宙膨胀态与收缩态的两态循环(量子外力第85页)。”
“正是由于现实宇宙中没有绝对的膨胀,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现实宇宙没有所谓的宇宙中心。对于宇宙的局部区域,也许存在宇宙物质相对集中或相对稀缺的情况,但是作为整个宇宙,无论是其物质分布还是其空间分布一定是平衡的(量子外力第90页)”。
“以单一“引力”为核心的宇宙是不存在的;只有建立在量子外力与量子斥力理论基础上的宇宙模型,才能体现膨胀的宇宙与收缩的宇宙的完美结合。膨胀态与收缩态动态循环模型不但说明了膨胀态与收缩态的相互关系,而且说明了可视觉物质的产生与消亡,可视觉物质与不可视觉物质(暗物质)相互转化的内在原因,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力(量子外力第91页)。”
“在现实的宇宙中,可视觉物质(天体)和不可视觉物质(暗能量)构成宇宙整体。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它们通过一定的条件和方式相互转换,使物质的宇宙“永葆青春”的活力(不可视觉物质第47页)。”
“宇宙物质的相互转换表明,在这个宇宙中,允许有更年轻的天体(星体)的存在,也允许有更老的天体(星体)的存在。宇宙物质的相互转换过程,就是宇宙可视觉物质――天体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视觉物质的往复循环过程。类似星体这样的宏观天体现象的出现,可以来源于宇宙尘埃聚集,也可以缘自一个更大天体的衰落(不可视觉物质第71页)。”
作者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宇宙模型的多元一体化,但在客观上证明了宇宙的多元一体化特征。本文作者虽然已在有关文献(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能否统一)中,明确的提出这一观点,却因研究重点是基于准全息信息系统论建立大统一理论(有关论述将陆续推出)。但不能在这一领域深入论述,宇宙的多元一体化模型有待罗正大或他人明确提出或论证。
特别值得赞赏的是罗正大在其论著中,始终贯穿及体现着自然辩证法。
本文作者非常赞赏罗正大的治学态度,他在“统一的宇宙”结束语部分写到:“写这本书,并不是想要向世人宣布一个什么对宇宙的了不起的、伟大的发现,一个什么划时代的科研成果。我的目的仅仅是要向人们介绍一种思维的方法、思辩的技能。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建立起自己独到的、有创新意识的观察、了解宇宙的方式方法。我们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要继承,但不能一味盲目的继承,更不能陷入一种教条的甚至是崇洋媚外式的崇拜(统一的宇宙216页)”。
本文作者的工作简介如下:
为使复杂系统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就必须统一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自组织等有关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统一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进化论等诸多处于对立状态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统一的基点是本文作者提出的准全息系统论及“准全息元数学模型”,亦称准全息信息系统模型(见下图)。




模型反映整数之间的加减运算关系,有理数之间的乘除及乘方开方对数反对数运算关系。其每一个参量都是互补定义互相定义,互为条件存在的。
准全息系统,其参量的因果关系必然以全部可能的参量为背景,相容可能的因果关系而建构。且能相容潜在因果联系的开放性状态空间,具有互为因果逻辑关系内涵与外延的一致相容性。如从多种可能的因中给出某种因,就可从多种可能的果中得到预期的果。如与全部环境及背景信息直接双向作用的人脑,可潜在包容客观世界所有的信息。所有的信息单元都能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相互组合与分解。它面对与转换的是整个客观世界所有现实与潜在的信息,因此具有准全息性。
像客观世界这样的复杂开放系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处于永无休止的演化过程之中,不能用固定的信息量及封闭的模型对其进行描述。对其进行的任何描述,都只能是近似的准全息描述。“准”,意味着开放,意味着可以不断的扩展延伸描述对象的信息量及复杂性。在系统参量关系及其法则,具有内涵与外延一致性的前提下,有限与无限、有序与无序、突变与渐变、确定与非确定性都是统一的。
从相对同构同态的原则出发,系统的定量形式化描述模型,本身就是系统的信息模型,同时是系统的自组织原理模型。根据近似同构原理,企图简化系统参量而给出系统描述的路子肯定行不通。有些系统的参量是不能被简化的,简化的结果是既不同构也不同功,所谓的异构同功是有条件的,近似与同构是对系统描述模型的基本要求。
基于模型,可使认识论、本体论、及方法论统一,因为模型既是系统本体描述模型,又是系统认识论模型,同时是人工构造复杂系统的方法论模型。模型相对于人脑是思维模型;相对于计算机则是通用信息模型;相对于系统是系统论模型、相对于信息是信息论模型、相对于控制是控制论模型,同时是三论统一的定量形式化描述模型。
基于准全息信息系统模型,能够统一诸多处于对立状态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建立大统一理论。大统一理论不是统一于几种作用力,而是统一于物质、能量及信息的统一存在形式,这一形式即系统。
系统基于关系或结构存在,体现多元一体化特征。系统组构必然要遵循某种法则,这种法则是组合与分解法则――等价自然法则,及等价数学基本运算法则。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9-28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0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30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30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victory: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