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易研究会

足球期刊預測總合集

2008中国落榜生被外国大学录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6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落榜生”,还有多少个张孟苏
罗庆学 感谢新浪网头版推荐

有些问题谈多了就没有意思,所谓老生常谈。比如说高考问题,特别是高考成绩与考生本身的能力的关系问题。怎么说都有理,怎么做都有理。所谓的讨论最后只是一个无果而终的争论。时间长了,对这类新闻与讨论感到厌烦。
近日,湖北东湖高中的高三应届毕业生张孟苏的“事迹”却让人眼前一亮。她高考成绩只有445分(文科),在国内只能上一个二级学院,这在大学普遍扩招的情况下,几乎可以“落榜生”称之。但因为在招生现场乐于助人,被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的招生人员注意,并进行了询问,这一问才发现,高考成绩不怎么样的张孟苏却是学校的大红人: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网络英语综合技能三等奖,全省书信作文大赛一等奖,英语口语三级……她甚至在现场还能用流利的英语与招生人员对谈。
经过记者的进一步了解,高中三年,张孟苏一直是“活跃分子”: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长、团支书,经常为宣传海报等事情熬夜;担任校文学社社长,带领社员组稿、编辑、拉广告,出了一本文学刊物;发起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同学去老区体验生活……在同龄人中,张孟苏是一个“强人”。她高中三年,一直在外租房子住,学习生活没让妈妈操一点心。张孟苏的妈妈说,女儿从小到大都没让她操过心,家里女儿的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放了好几抽屉。张孟苏一年级就学会了做饭,之后还学会了洗衣。初中毕业那年暑假,张孟苏到武汉一些公司求职,吃了不少苦,也积累了大量社会经验。
很难想像,一个在校中学生能有这样的活动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很难想像,这样的“强人”在高考成绩面又怎样的无奈与无助。我相信很多人在为张孟苏感到幸运的同时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比如中国的大学这样的学生都不亲睐,那还要什么样的学生呢?张孟苏为什么考不到高分?张孟苏为什么没有被保送进好一点的大学?在中国的落榜生与“次类大学”(如按张孟苏分数应进的学校)中,究竟有多少个张孟苏?新加坡看中的究竟是张孟苏的什么?这些问题有些是老问题,有些是新问题,但都不是好回答的问题,也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现在还被中国教育界搁置的问题。
新加坡招收中国的“落榜生”,这一事件本身可能有一定的偶然性,是一种个案,但是他们所使用的招生方式(现场观察),他们所使用的选才的标准确值得我们参考。中国的高考招录有自已的特点,也有实实在在的难度,但是综观所有的考试与招生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始终是分数第一的,而并不需要实实在在的能力,这固然有“能力”其实很模糊,容易形成招生的不公平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缺少对能力的量化考核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为了公平,而对人才采用了最简单的衡量和考核方式。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唯考是论,唯分数是论。
只要有过现代管理知识的人都知道,一个单位的考核制度是最难制定的制度,但却又是最重要的制度,它决定了整个单位的运作方式和效率,考核的要素涉及方方面面,制定起来非常麻烦,但是一旦制定好了又非常管用。高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全国学生的一次考核,我们考核的内容过于是单一,而这样做的原因是别的方面 “太软”,“人为因素太多”等等。
我个人认为,在高考的初期,这些的确都是制约因素,用一些最简单的钢性考核指标(分数)当然是可以理解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公平,操作容易,成本也低。但是,当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当人才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当提高人才素质成为社会的共同的呼声,对于考试——这种中国当下最重要的人才选用方式和个人最重要的人生通道,我们的社会就不应怕麻烦,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特殊问题一般化,搞所谓的标准化,一刀切。我们应当将中国的高考选拔制度当作一个复杂的管理工程来做,做细做精。我们可以采用最先进的测试方式,多项目全方位考核,各个项目都实行赋分制,长时间地进行跟踪测试。根据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对于重要的指标和项目可以有针对性在多给分,报考不同的学校,对考生的要求与成绩并不一样,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偶然现象”与高分低能现象。
张孟苏只是一个个案,她是中国高考学生中幸运的不幸者。她的这种不幸是制度造成的,几乎是一种“必然”;她的“幸运”却是一种“偶然”,新加坡招生人员的偶然。但是这种偶然却又是张孟苏出众的素质与新加坡不惟分数是论的录取方式这两种必然相加而形成的。从这种看似复杂的逻辑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个人与制度该作些什么。
现在正是大学发榜的日子,当我们为张孟苏的幸运欣慰的时候,别忘了那些不幸的张孟苏们。



附相关新闻:

她的高考分数不高,在国内只能上个独立学院,却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获得宝贵的机会,最终赢得国外大学20万元奖学金——
  大方、健谈,是东湖中学高三应届毕业生张孟苏给人的第一印象,她的成熟与干练,更与18岁的年龄显得极不相符。张孟苏今年高考考了445分(文科),只能读个独立学院,但新加坡一所大学却在一次面试之后就预录了她,还给了她20万元的奖学金。
  乐于助人意外赢得机遇
  张孟苏被国外大学预录的经历,颇有点传奇色彩。
  高考结束后,张孟苏到武大参加一场招生咨询会,不巧下了暴雨,赶到时招生人员已在撤展了。西南大学的一位女老师在拆雨篷,因为个子矮,显得分外吃力,张孟苏见状就走过去帮她的忙。
  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被坐在一旁的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师看到了。张孟苏准备离开时,对方叫住了她。
  “新加坡的老师让我去酒店详谈,我怕碰到骗子,连忙给同学发了一条短信,让她半个小时后给我打电话,发现情况不对就报警。”张孟苏笑言,没想到真碰到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半个多小时,张孟苏时而用英语口语,时而用普通话,向5名面试考官推销自己。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网络英语综合技能三等奖,全省书信作文大赛一等奖,英语口语三级……得知张孟苏综合素质如此全面,新加坡老师如获至宝,当即决定预录她为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学生,并给她4年共2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
  【专家点评】
  唐一飞(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校长):主动与人交往与合作、乐于助人,是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张孟苏被新加坡老师“发现”,表面上纯属偶然,但背后蕴涵着必然:主动帮助他人的品质,许多学生根本不注意培养,张孟苏有这样的好习惯,才会在关键时刻赢得机会。
  学校里的活跃分子
  按张孟苏今年的高考成绩,只能读国内的独立学院。是什么让她受到国外大学的垂青?张孟苏的班主任柴迎宪老师给出了答案。
  柴老师说,高中三年,张孟苏一直是“活跃分子”: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长、团支书,经常为宣传海报等事情熬夜;担任校文学社社长,带领社员组稿、编辑、拉广告,出了一本文学刊物;发起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同学去老区体验生活……在同龄人中,张孟苏是一个“强人”。“高中三年,我一直在外租房子住,学习生活没让妈妈操一点心。”张孟苏说。张孟苏的妈妈说,女儿从小到大都没让她操过心,家里女儿的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放了好几抽屉。张孟苏一年级就学会了做饭,之后还学会了洗衣。初中毕业那年暑假,张孟苏到武汉一些公司求职,吃了不少苦,也积累了大量社会经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7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是没希望了,如果可以将来偶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象张孟苏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7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人运气不错,那些有能力又怀才不遇的人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1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7-19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04: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