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易研究会

足球期刊預測總合集

建立新的超国家结构--中俄联盟--的构想(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4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基本构想:

1.中俄两国(可以考虑同时包括蒙古)在双方主动的意愿和普遍的民意基础支持下,达成明确共识,在两国各自的主权基础之上建立国家联盟。

初级目标可设定为达成类似欧盟的状况,但应该明确设定建立新的超国家结构的后续目标。

因为此构想的目的除了摆脱两国目前被动不利的生存发展状况之外,应该具有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和新的人类合作发展模式,冲破传统国家意识的束缚以建立新的人类文明的明确指向。决不能简单等同于过去人类历史上合纵连横式的大国博弈术。

2.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上合组织”中诸中亚国家的同级形式或次级形式的联盟。可以包括印巴以及有关中东国家。

3.联合日韩,促成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逼退美国在东亚环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彻底消除包括台海地区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带给东亚地区和平的严重威胁。

4.建立与美欧对等的政治存在,遏制单极霸权无所制约对于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在此基础上主动积极建设双边良好的对话合作机制,在全球资源枯竭,人类生存整体受到严重威胁的共同危机下,一起寻求可能的解决方式。

二.此构想的国际现实背景:

基于对以往和现阶段包括可预见未来的全球战略态势判断,中国和俄罗斯均将持续存在被美欧分割.包围.挤压.渗透的严重威胁,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两国在独立的主权保障条件下,开展内政外交的建设。

在这个问题上,美欧明显表现为主动和强势(主动本身就是强势的一种直接体现)。中国和俄罗斯明显处处被动,包括国际政治关系上的被动和话语理论的被动。

以美欧为首的西方,之所以如此咄咄逼人,主要是为了不断彻底地弱化中俄作为传统大国所具有的国际政治影响能力,以保证建立比较安全的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这对于中国和俄罗斯,当然是不对等的和不愿意接受的。

近五十年来,俄罗斯和中国均出于不同原因,曾经主动接近西方。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新俄罗斯时代的叶利钦,包括普京都作过这种尝试,(普京就任总统后甚至说:不排除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但最终并没有赢得西方应有的信任和尊重,当然就更谈不上接受了。

中国也是如此,毛泽东出于联美抗苏的目的,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邓*小*平为了中国获得必要的经济建设环境和改革开放,建立了积极主动的中美外交关系,中国和美国拥有了10年短暂的蜜月。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华约组织的消失,美国改变了拉拢亲近中国的外交策略,转变为较强的攻击性,台湾问题成了美国对付中国的有效手段,包括渐渐凸显于中国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的问题和中国社会内部的民主化诉求问题。中国人发现,西方并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那样最终友好的理解和接受我们。

相比较而言,俄罗斯的失望和愤怒色彩远远强于中国。这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直接的关系,虽然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作为,等于是对中国的公开羞辱。

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当然不是意识形态冲突使然,也不是东方专制传统与西方民主传统的优劣冲突决定的,甚至也根本不是所谓的不同文明体系之间天然存在的“文明的冲突”所导致的。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和中国不是格鲁吉亚,不是波兰这样的小国,而是有着漫长历史存在的传统大国,都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除非被彻底征服或是分化瓦解,否则,从国家和人民的统一意志来讲,决不愿意接受任何被动的历史安排。

即便是欧洲和美国现在这种关系的奠定,也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惨烈的厮杀之后,才逐步形成的。美国凭借他超群的实力和对于欧洲的战后重建,获得了盟主的地位。

三.新的国际政治平衡体系建立的现实要求和历史要求

一.现实要求

目前的状况是,美国的单机霸权体系,已经对世界范围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北约东扩的一系列现实结果使得俄罗斯愤怒地几乎要失去理智。其中的无奈和焦虑不安非常明显的。

台湾问题以及同样属于中美关系实质之下的中日问题,一旦中国内政出现自身问题导致的任何混乱,过去的平衡必然会被彻底打破。谁敢说台湾一旦独立国际社会不会予以支持?从南联盟时代的克罗地亚独立到塞尔维亚时代的科索沃独立,这样的例子已经很多了。

到那时,中国只有接受。外蒙古不是例子吗?蒋介石虽然不承认外蒙独立而栽赃给毛泽东,可是有什么用呢?

当然,不接受就只有开战。问题是,到那时是否会有足够的决心和必胜的把握?我很怀疑。

那时的中国,会处于国际上孤立,内部混乱的不利状况。于是,相关的问题,将会成为不幸的既成事实。

现在的情况明摆着,俄罗斯缺乏真正的盟友,中国也缺乏真正的盟友。

相比较来说,将来中国被孤立的可能或者说程度更严重!

所以,中俄两国应该开始考虑联盟的必要性问题!

而且,不应当把这种联盟仅仅作为权宜之计。不应当还暗暗准备着将来怎么占对方的便宜。

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保障自身安全的内政外交环境发展自己的国民经济,在历史的转型期及时消化解决舒缓随之产生的各种内部冲突和矛盾,建立公平正义的生机勃勃的民主社会。

但是,各种各样的外部干扰无疑加深了中国人的恐惧和疑虑,裹足不前。所有的社会矛盾,基本上都是防而不疏,使得被捂住的问题越来越发酵膨胀,危险越来越巨大!

虽然按道理,假如具有强大的民族心理,这种疑虑恐惧都是不应该有的。

二.历史要求

狭义的民族国家这种政治存在,已经走到了看着尽头的时候。人类往后的生存道路上,会挤满争抢自身利益的非理性的各个国家。

实际上,从殖民时代起,以白人种族主义列强为代表的西方各个国家,已经开辟了这条划时代的道路。中国则不幸地扮演了屈辱的受害人角色。

当然,如果这种规则的游戏能一直玩下去,我们作为后来者也许会把过去的损失捞回来。

问题是,路已经即将走到尽头!

所以,中国和俄罗斯应当以传统历史大国所具有的力量和传承的人类历史文明,担当必要的责任,遏制人类非理性发展的危险,和西方世界建立必要的新的平衡,共同面对人类的困境。(这个问题,先这样简单表述一下吧)

弱小的民族现在都会出于民族自尊的心理,渴望从原来的帝国中分离出来获得独立。这种心理从某种程度可以理解。

大国应当摆脱这种情结的束缚,应当基于自身更大的利益,基于建立新的人类文明的使命而敞开胸怀,互相拥抱,走向联合!

当然,这个命题是个难题,是个考验。

中国是否有足够的文明底蕴能接受这样的命题和考验?

同样,俄罗斯文明是否有能力接受这样的命题和考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下认为:

目前中国和俄罗斯结盟其实已经存在,但未必要做出一个国际姿态或联盟协议,第一,毕竟是两个超级大国,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体制上差别还很大;第二,两个超级大国的结盟实际是给美国,欧盟的政治体提供恶意扩张的借口,第三,增加世界上各种力量的政治角力,必然打破现有的世界秩序,这样对任何一方来说,赌博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以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只可能相互支持,不可能公开结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8-24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声明:这种构想仅仅是个人的一种谨慎思考

1.中俄之间虽然有着诸多方面的差异性,但是如果两国真要考虑未来的联合,共同点也可以找出很多。过去人类的区域联合,靠野蛮的武力征服都可实现,那么现在,如果是基于双边理性的选择,我想同样会有足够的可能。

2.针对中俄,美欧现在实际上已经是咄咄逼人的主动攻击姿态,他们已经如此“恶意”了,还有什么理由担心再刺激他们呢?

3.中俄的联合,由于各自本身具有的超强力量,并不需要大动干戈投入额外成本,一切都是现成的,比较简单易行。至于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那是美国极力主导的,正是中俄应当竭力打破的,要建立能够得到充分尊重的新秩序,这应该是两国比较急切的现实目标。

这种联合,当然不应该是权宜之计,未来人类,终究要走联合的道路。欧盟不是如此吗?他们过去还不是互相今天我和你联盟,明天我和他联盟,互相杀来杀去,二战以后终于痛定思痛,慢慢走上共存共容的发展道路。中国和俄罗斯的联合,我认为也应该有这样的历史意义。

亲美的一方人士,都认为中国人不应当仇美,论证历史上美国对我们如何如何好,反而我们应该很很地仇恨日本,俄国....,这不是故意转移视线,就是糊涂无知!

诚然,沙皇俄国掠夺了很多中国土地,斯大林坚持让中国承认外蒙的独立;苏联红军入东北后抢劫强奸(估计可能有故意妖魔化的成分);

而日本,更是从甲午战争以来,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这些历史仇恨,我们当然不应该轻易忘记。但是,我们还是不要让仇恨蒙蔽我们的心智,更不能让仇恨毒害我们的心灵,动不动叫嚣“杀光小日本,灭了老毛子”等等昏话。

我们还是应该学学何新先生怎么看待中日问题的:

   90年代初期,中国被广泛孤立,受到美国欧洲的经济制裁,当时日本对中国倒没有紧随美国之后。何新当时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战略构想:认为中日两国应该建立较为深入的战略关系,来消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这个观点一经披露,日本朝野上下,纷纷高度重视,自民党许多重要人物竞相与何新先生晤谈,当然这与何新当时比较敏感的身份有关。日本人认为他是中共的高级幕僚,可能他的观点代表了官方的意见。但实际上,何新基本上是发表一种个人的意见,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官方也没什么积极的作为。准确地说,我们的外交策略,并不像爱国青年动不动就吹嘘的什么“大手笔,大动作”。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